从“客源地”迈向“目的地”“三味游”点亮天津文旅经济

BOB体育官网app下载

从“客源地”迈向“目的地”“三味游”点亮天津文旅经济

  沿海河两岸漫步,看似迥异的种种元素可能会给游客留下独特的“第一印象”——这里既有市井烟火、“俗世奇人”,又有人文情怀、中西交汇;这里既有摩天大厦、时髦商圈,也有稻渔之歌、乡土之思。

  毗邻渤海的天津风景秀美、四季分明,然而旅游业却常因特点不够突出而显得不温不火。此前,这里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每逢假期市民总想着“去远方看看”;而今年以来,“西北角早点”“东疆港日出”频频出圈,天津之眼、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地标更加亮眼。

  随着天津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文化历史成为串起城市自然资源、建筑风情、景区地标的根与魂。“慢旅游”、Citywalk等时兴的旅行方式,更与城市气质相契,让“沽上明珠”的融合之美浮出水面。

  细细逛来,津城定会别有洞天。民俗的乡味、历史的余味、工业的韵味,“三味”和谐统一宛如音诗,令游人旅行的“兴味”更浓。

  9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天津开幕。会上,一处特色美食展区让不少观众专程“循味而来”。在“津味你早”的招牌下,锅巴菜、煎饼果子、牛肉回头等早餐一应俱全、香气扑鼻,仿佛将微缩版的津城“碳水商圈”搬到了展区。

  陆通南北、水贯东西的天津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我国北方的商贸中心之一。通达便利的交通、繁忙运转的码头、悠长的民俗历史,塑造出津城多元交融、兼收并蓄的美食文化。

  提起天津“早点好”,不少人最认西北角。西北角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紧邻天津西站。区域内共有225家商户从事食品经营,其中不乏百年老店,早点主打“量大实惠,吃着舒坦”。

  7月11日,在天津西北角欢庆西胡同,商家在制作老味茶汤。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从走街串巷、摆摊经营到如今拥有干净整洁的店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宇顺家中五代人从事煎饼果子制作已有110余年。选材、晾晒、制酱、打浆、烹炸……精心制作的煎饼果子,给不少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些年,店铺的‘粉丝’慢慢的变多。”刘宇顺笑着说,为了让大家吃得热乎舒心,一家人常常要从早晨5点忙活到晚上12点。

  为了保障市民游客“吃好玩好”,天津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我们精心制作‘西北角特色美食地图’,清晰标明美食坐标、紧急避难场所等,方便游客阅览。还在路边新增休闲座椅和移动洗手间、组建志愿服务队等,做好秩序引导、服务保障等工作。”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涛说,目前,西北角核心地区——欢庆西胡同正进行墙绘施工,进一步改善街容街貌、丰富旅游体验。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柴米油盐的生活气息、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正是老天津的一大特色。

  从“美食街”向东不远,就能看到热闹非凡的天津鼓楼与古文化街。玉石吊坠、手串书画、钱币邮票,周四的“鼓楼大集”总是摊位满满、人山人海,成了不少闲适率性的天津人每周必赴之地。

  6月27日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文化之夜现场拍摄的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在物华人杰、藏龙卧虎的街区内走走,说不定还能偶遇身怀绝技的匠人。这天正赶上“开集”,“风筝魏”的第四代“掌门”魏国秋快步从人群间挤过,几步转入街侧一栋小楼内,拉开了挂有“长清斋魏记风筝”牌匾的屋门。

  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风筝魏”,制作技艺以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闻名。活灵活现的雄鹰孔雀、精描细绘的仙娥牧童……走进这间素雅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艺术品,桌上还摆放着不少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长的“迷你风筝”,燕形墨绘、柔似无骨。

  “如今,吸引年轻一代旅游者到访某一座城市的决定因素不完全是传统的自然和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也不仅是那些地标建筑,而是更加彰显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文化休闲资源。”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说,融入日常场景的相声小品群众艺术、传承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能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优先接口与全新动能。

  观众在第十三届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的一处景观墙打卡(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灰瓦石阶优雅庄严,走进天津庆王府中庭,亮丽如初的灯盏琉璃带游人越过历史岁月,旧时的丝竹余音仍似绕梁不绝。

  “百年风云看天津”,今年恰值百岁的庆王府正是天津洋楼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至1947年,这里曾是清朝末代亲王载振的宅院,新中国成立后,昔日的王府成为中苏友好协会天津分会等机构的办公场所。

  为了让更多游人穿越历史之门、回溯往昔情境,天津启动小洋楼保护修缮工作,雍容华贵的庆王府也在其中。

  如今,彼时的“摩登建筑”变身为记录城市历史的“博物馆”,王府“后花园”也成了年轻人摄影“打卡”的热门地。

  “我们希望透过王府陈设与精心讲解,将其蕴含的丰富故事和人文精神展现给游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从民园广场到名人旧居,不少游客白天徜徉于五大道街区观光游览,入夜就住在洋楼之内,感受小楼“脉搏”、体验复古生活。

  4月29日,在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话剧演员与游客进行互动式沉浸演出。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90后”设计师李文爽,在五大道经营着多间“洋楼民宿”。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的她将设计理念应用于小洋楼内,决心打造“可体验”的生活场景,让更多游客解读洋楼建筑的内涵和美感。

  “开年以来,民宿的入住率一直比较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探访。五一期间,我们经营的33间民宿更是被一订而空。”李文爽说。

  自民宿运营以来,不少住客都曾赶来赴“洋楼之约”。“有客人对我说,‘老房翻新潮,情生五大道’,住在这里连咯吱作响的老楼梯也成了美妙的岁月乐声。”李文爽说,住客的“点赞”让她对推介洋楼魅力、用设计“讲述”建筑故事充满动力。

  以展现历史风貌为主题,天津近年来在五大道、解放北路、意式风情区等街区培育了商业、文化、旅游、居住相融合的独特氛围,使游客不再“雾里看花”,小洋楼的价值得以更好释放。

  今年五一期间,天津首个“意大利艺术之家”亮相天津意式风情区马可波罗广场西南角楼,提供意大利语艺术工作坊、设计与手工制作等各种特色分享。全国滑板公开挑战赛天津站、国风手绘插画艺术展……一系列“青春范儿”十足的活动也让街区频频“刷屏出圈”。

  天津海河意式风情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宗锦说,举办中外艺术品展览、文化演出等各类活动,让游客在天津就可以感觉到国际化的文化体验,更好地发挥意风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的窗口作用。

  夜幕降临,微风拂面,海河岸边传来阵阵欢歌笑语。北安桥畔,不少居民随着舒缓的音乐翩翩起舞;海河之上,艘艘游船载着旅人穿梭于画卷之间。

  对于在天津棉3创意街区办公的天津市浩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史浩棋而言,夏秋之交是他最喜欢的时节。“这里风景很美,打开门窗就是海河。晚间不仅能在园区内邂逅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自己也能享受在河边散步的惬意恬静。”

  天津棉3创意街区由原天津第三棉纺厂改建而来。百年前,这里曾是机器轰鸣、工人繁忙的纺织厂房;百年后,这里成为青年集聚、创意碰撞的潮流街区。

  “天津第三棉纺厂曾是天津纺织行业的‘主力军’之一。”天津棉三创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将街区历史娓娓道来,“我国纺织工业曾有‘上青天’一说,指的就是上海、青岛、天津三大城市。发展高峰期,天津从事纺织业的人口约30万人。”

  不再生产后,老厂房一度被闲置,周边荒草丛生。2013年2月,一场提升改造工程“唤醒”了荒废的厂房。“希望既保留原貌,又能做到老街区老厂房的创意更新;既要保留历史、传承工业文化,也要更好地实现商业经济价值。”陈强说。

  毕业后,史浩棋与几位热爱文化、音乐的朋友在天津共同创立起了策划文化艺术交流与展览活动的团队。四年前,团队正是被街区的工业韵味与青春气息所打动,正式将办公室搬到了“老厂房”内。

  随着新业态不断入驻、老厂房功能翻新,棉3创意街区也紧跟城市更新步伐,实现了活化利用。经过数年发展,街区已形成创意设计产业、新媒体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主要板块,进驻企业180多家;举办复古市集、天津时装周等300余场活动,每年吸引游客约50万人次。

  5月16日,观众在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参观“梵高的世界”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大展。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作为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工业制造业是天津的城市底色,工业遗存更是凝结历史记忆与市民感情的珍贵宝藏。为更好地保留城市根脉,天津反复商讨拟订方案,以多种方式挖掘老厂房的文旅价值、展现文化内涵,让“工业锈带”变身为“产业秀带”“生活秀带”。

  去年年底,在天津第一热电厂原址的基础上推出的商业综合体天津金茂汇正式亮相,实现了老厂房元素与新商业业态的有机融合;由原天津市第四橡胶厂旧厂址改造而成的天津巷肆创意产业园内,“巷肆书吧”已成为城市阅读的新空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客源地”向“目的地”转型迈进,不仅靠好景致,更要靠深挖掘。如今,围绕山、河、海、洋楼、烟火气等“五大IP”,天津全力做好“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大文章,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特色场景打造,推动文旅项目增量增效,打造具有“城市记忆”的文旅项目。

  “打好海河牌、用好洋楼景,念好山海经、做好融合事。”天津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天津还将持续健全产品新体系、构建发展新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消费新环境、塑造美好新形象,努力建成全新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

  近年来,各地慢慢地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湿地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众多鸟类在此现身,栖息觅食、追逐嬉戏,成为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3年8月30日清晨,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周边的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映着朝霞、渔船、海洋牧场,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